時光荏苒,轉眼間,中國籃球已經走過了幾十年的風雨歷程。而1995年,對于中國籃球來說,無疑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年份。因為,那一年,首屆CBA聯賽正式拉開序幕,為中國籃球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感受首屆CBA聯賽的魅力。
一、首屆CBA聯賽的背景
在1995年之前,中國籃球一直處于低谷期。雖然中國籃球有著悠久的歷史,但在世界籃壇的地位并不高。為了提高中國籃球的整體水平,推動籃球運動的普及和發展,中國籃球協會決定創辦CBA聯賽。
二、首屆CBA聯賽的參賽隊伍
首屆CBA聯賽共有12支隊伍參賽,分別是:
序號 | 隊伍名稱 |
---|---|
1 | 八一隊 |
2 | 廣東宏遠 |
3 | 江蘇南鋼 |
4 | 遼寧本鋼 |
5 | 山東魯能 |
6 | 北京首鋼 |
7 | 上海大鯊魚 |
8 | 四川金強 |
9 | 吉林東北虎 |
10 | 浙江廣廈 |
11 | 福建潯興 |
12 | 新疆廣匯 |
三、首屆CBA聯賽的精彩瞬間
1. 八一隊奪冠:在首屆CBA聯賽中,八一隊表現出色,最終奪得冠軍。這也是八一隊歷史上首個CBA聯賽冠軍。
2. 姚明崛起:首屆CBA聯賽中,年僅17歲的姚明嶄露頭角,成為CBA聯賽的焦點人物。他的出色表現,為中國籃球注入了新的活力。
3. 外援加盟:首屆CBA聯賽中,不少隊伍引進了外援,提高了比賽的觀賞性和競技水平。其中,廣東宏遠隊引進的拉塞爾·馬丁成為聯賽的得分王。
4. 球迷熱情:首屆CBA聯賽吸引了大量球迷關注,場場爆滿。球迷們的熱情,為中國籃球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四、首屆CBA聯賽的意義
1. 推動中國籃球發展:首屆CBA聯賽的舉辦,為中國籃球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提高了中國籃球的整體水平。
2. 培養籃球人才:首屆CBA聯賽為許多籃球人才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臺,為中國籃球的未來發展儲備了人才。
3. 提高籃球普及率:首屆CBA聯賽的舉辦,讓更多的人關注籃球、熱愛籃球,提高了籃球的普及率。
回首首屆CBA聯賽,我們不禁感嘆時光荏苒。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卻永遠留在了我們的心中。首屆CBA聯賽的成功舉辦,為中國籃球的發展開啟了新的篇章。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中國籃球會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
亞洲有幾個國家有籃球職業聯賽
截止時間2019年,目前亞洲有25個國家有籃球職業聯賽。在亞洲中國CBA目前是最好的籃球職業聯賽。
其他亞洲籃球職業聯賽:、阿聯酋職業籃球聯賽、阿曼職業籃球聯賽、朝鮮職業籃球聯賽、菲律賓職業籃球聯賽、卡塔爾職業籃球聯賽、巴林職業籃球聯賽、韓國KBL職業籃球聯賽、澳大利亞NBL職業籃球聯賽;
阿富汗職業籃球聯賽、伊朗職業籃球聯賽、約旦職業籃球聯賽、孟加拉國職業籃球聯賽、沙特阿拉伯職業籃球聯賽、日本職業籃球聯賽、巴勒斯坦職業籃球聯賽、敘利亞職業籃球聯賽、馬來西亞籃球聯賽、新加坡職業籃球聯賽、以色列職業籃球聯賽;
塞浦路斯職業籃球聯賽、馬爾代夫職業籃球聯賽、馬來西亞有聯賽、印度職業籃球聯賽、亞美尼亞職業籃球聯賽。
擴展資料:
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是由中國籃球協會所主辦的跨年度主客場制籃球聯賽,中國最高等級的籃球聯賽。
1995年CBA聯賽(甲A聯賽)創辦時有12支球隊參加,每年聯賽最后兩名降入甲B,甲B聯賽的前兩名升入甲A。1995年的12支球隊里,有一半來自各個軍區籃球隊,八一隊、濟南軍區隊、沈陽軍區隊、空軍隊、南京軍區隊、前衛隊。
CBA開始引入外援之后,只有八一隊沒有引援,其他的軍區隊都因為沒有外援被稱為“升降梯”,當年升級,當年降級。
自2004年起,甲A取消升降級制,在2005年轉而采取準入制,并正式更名為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簡稱“中職籃(CBA)”。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
CBA史上有那些球隊捧起了冠軍獎杯如題 謝謝了
1995—1996老兵傳奇 1995-1996年是宏遠在CBA聯賽的第一個賽季,之前他們取得了全國男子籃球乙組聯賽的第一名比賽和當時的空軍籃球隊一起成功沖A。然而由于宏遠有足球在先,所以直到在CBA第一個賽季,宏遠男籃憑借著一幫退役的前國手以及部分省市好手,全隊平均身高1.919米,平均年齡29歲,內線有老國手黃云龍、張勇軍和李春江,后衛線上有入選95年八強賽中國明星隊的原來廣州軍區隊的李群,他們一舉奪得聯賽亞軍,從此“廣東宏遠”這個名字不但在足球界,在籃球圈同樣不脛而走。 1996—1997初引外援全隊平均身高1.94米,平均年齡29歲,隊員依舊來自全國各專業隊退役的隊員以及廣東隊部分球員,有八人曾經服役過國家隊和國青隊,通過具有自己特色的正規、嚴格的訓練,保持了個人原有技術特長,組合成攻守兼備、新老搭配的陣容。球員比賽經驗豐富、快慢結合、能里能外、拼勁十足是他們的特點。黃云龍、張勇軍、李春江等原國手再加上美籍外援威廉漢姆的加盟,再次取得了全國男子籃球甲A聯賽的季軍的好成績。 1997—1998“小精靈”威文這年的4月份,在全運會預賽以后,整支隊伍進行了調整,全隊在技術、戰術風格上有了進一步改進,不僅具有“南派”的特點,更糅合了“北派”的勇猛的路子。隊里依靠原國手李春江和后起之秀李群、宋希,并配以外援威文,形成了多變的戰術。在這三年的聯賽里,宏遠隊都以老聞名于甲級各諸侯:一是年齡老,是12支勁旅中最老的;二是經驗老,幾名主力在籃壇上縱橫十幾載。這賽季黃云龍、李青山、張勇軍的三員大將退役,補充了三名小將頓將該隊的年齡態勢改變,隊平均年齡是25.5歲,但以年齡大的為主力的模式在此賽季沒有改變。無論對強隊還是弱隊,都兢兢業業、一絲不茍。然而外援在廣東宏遠隊中仍是支柱,特別是威文他成了隊里的核心,他的狀態將關系到該隊的勝負成敗。身高僅1.86米的美國籍外援威文在“長人運動”之稱的籃球運動里無意是個小個子。但就是這位神奇的小個子施展了令人驚訝的本領,使猶如進入了暮年的宏遠隊煥發了青春,同時也為該隊創造了主場以10分優勢戰勝了中國男壇“巨無霸”八一隊的奇跡。于是,“小精靈”的外號有了得主。場上的他靈活得像一條泥鰍,在人高馬大的對手圍追堵截面前,仍能控球自如,忽而帶球左閃右閃地晃過防守隊員突擊上籃得分;忽而看準個空兒就猛地傳球給隊友建功;若內線全被對手封堵,這位奔跑速度極快的組織后衛就拿出他的絕招—3分球投籃。著名的國手、八一隊的后衛阿的江也承認,威文的技術相對全面、身體素質也是中國球員難以比擬的,他最大的愿望是打入NBA,然而身高方面的原因使他未能如愿,于是便到歐洲各國俱樂部打球,開始了他的職業運動員生涯。這位曾參加過歐洲籃球錦標賽的球員,也曾在香港打過超級工商杯、兩屆都評為最有價值球員和得分王 1998——1999新老交替“廣東宏遠籃球隊在中國男籃甲級聯賽的第一個賽季就成為了一匹黑馬,這匹黑馬當年僅次于八一男籃而成為亞軍,之后在以后的聯賽中一直顯現其豪強本色。去年一批為廣東男籃打下江山戰功卓著的老將退役后,廣東宏遠開始走下坡路,從始終保持聯賽前三到第六名,但靈活機動的廣東人今年對球隊又有了新的投入,廣東男籃又成了一匹讓人捉摸不定的一匹黑馬”這是賽前各大媒體對他們的評價和預測。然而當時的教練張勇軍則表示,以目前廣東的實力應該今年可以打進前四,但是現在的籃壇有七八支球隊和我們的實力相當,所以打好關鍵場次非常重要,今年的機會大,困難也大,要取得好成績取決于訓練的質量,體現在在聯賽上對每一個對手的掌握上。今年的賽季規則有了很大的變化,只靠五六個人打球的情況行不通了,要適應新的規則要把大賽前的重點放在隊員體能和新隊員的練兵上。拜仁這位美國白人球員以前在香港威利效力,他的籃下強攻和防守有助解決廣東隊長期內線軟弱的缺點.然而來自香港永倫隊的美國人球員在俱樂部杯賽上以良好表現一舉讓宏遠隊認定今年聯賽的外援非他莫屬,并且幫助宏遠取得俱樂部錦標賽的第一次全國冠軍. 1999—2000小鬼當家宏遠俱樂部自成立以來一直重視后備力量的培養,表現在新老隊員的搭配上過渡得比較自然,參加本賽季的宏遠俱樂部平均年齡是21歲,比起剛成立時的29歲年輕了許多,平均身高是1.95米,是宏遠籃球俱樂部成立以來平均身高最高、平均年齡最小的一支隊伍。當時的主教練張勇軍根據隊員的身體條件、技術特點、重點強調一個“快”字,擲界外球快、投籃出手快、追擊快,逐漸形成了以快為主的技、戰風格。他在賽前表示:“目前的隊伍很有朝氣,隊員的身體條件好,與過去的隊伍相比,面貌煥然一新。但是隊員年輕也存在著經驗不足的弱點,因此要打進前六困難也是很大的,但盡管如此,我們還是很認真打好每一場比賽,珍惜每一次鍛煉機會,我們既要看眼前的成績,同時更要考慮球隊今后的發展?!焙赀h按計劃在這一賽季順利完成了新舊更替。建隊初期,外線有“神射手”張勇軍和李春江,如今替代二人的是李群和外線遠投也有一手的柳勇,以及外援的引進彌補內線的不足。但在常規賽上22場僅以15勝7負的戰績挺進了決賽,決賽上卻3勝4負只取得聯賽的季軍。本賽季宏遠的薄弱環節仍是內線,因此核心后衛李群的擔子很重,如把內外援穿針引線地組織起來,是他的最主要的任務。李群曾入選中國青年隊,中國大學生隊,中國國家集訓隊,1996年奪得首屆全國男籃甲A“三分王”,這賽季則憑借共助攻助攻164次場均7.45次成為1999—2000助攻王。 2000—2001再度換血上賽季宏遠憑借隊里僅有的資歷深的李群和宋希以及一群毛頭小伙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績。但2000—2001這賽季只獲得了第六名,全隊成績的波動與他們為備戰九運會而再度進行大范圍的隊員調整有關。杜鋒,司職二中鋒,新疆人。國家青年隊隊員,在上一個賽季由于表現突出被評為CBA最佳新秀之一。他投籃準,籃下進攻動作靈活,心理素質好,越是重要的比賽碰到強隊發揮得越好。他奔跑速度快,拼搶籃板積極,既能強打內線,也能拉出來遠投。還有就是積臣,是廣東宏遠內線不可缺少的主力隊員,在各項技術統計指標都名列前茅。還值得一提的是后衛宋希,在這賽季他的三分球命中2.3,命中總數56個。 2001—2002速度敗于高度宏遠進攻速度之快,在甲A隊伍里是數一數二的,他們以閃電般的防守反擊、打得對方措手不及;快速移動中的盯人防手,也常常讓擾亂對手的進攻戰術,使對方無攻而返。他們的攻防可根據對手的陣勢而隨機應變,讓對手難以適應,攻擊點多,籃子準,是該隊又一法寶。尤其是三分遠投神準,全隊至少有5人是遠程射手,常讓對方在防守顧此失彼。本賽季宏遠也只取得聯賽的第七名,雖然度過了新舊交替期,隊伍日趨成熟水平實力在提升,但是還不夠穩定;整體隊員年輕,在13支隊中論全隊的平均年齡只能算“小弟弟”,體力充沛有股出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但卻經驗不足;32歲的老將馬永忠退役,引進了沈部的2.05米的馬玉坤,在進攻和防守上給了宏遠隊幾許制勝的砝碼,但在歷屆比賽中功不可沒的積臣離開了宏遠,這賽季宏遠換了三名外援,其中一名讓·費霍爾27歲,身高1.95米,畢業于邁阿密大學,曾參加過意大利聯賽和NBA雄鹿和小牛隊訓練營,另外兩名為中鋒,新的外援的水平不佳也直接影響宏遠今年的成績。 2002—2003李春江吐氣揚眉到今年俱樂部經過了十年的發展,球隊更加成熟和完善。目前擁有國家隊隊員朱芳雨、杜鋒,經過世錦賽和亞運會磨練他們已經日趨成熟,本賽季杜鋒以總得分852分位居全隊榜首,朱芳雨則三分平均每場出手6.4次命中2.8次,總三分命中總數為99次以及93次搶斷。王仕鵬、易建聯、陳大偉在國家二隊服役,后二人則初次在甲A聯賽登場,其中易建聯被公認為繼姚明之后的巨人新秀。場上靈魂李群寶刀不老,威力不減,46次搶斷,224次助攻總共為球隊還貢獻了572分,再次立下汗馬功勞。功不可沒的主教練李春江,是在1999—2000賽季開始擔任助理教練員,在2001年的1月15日正式接任主教練一職。在他接任的時候正是比賽進行的關鍵時刻,也是宏遠隊處于窘境的時候,那年只在聯賽上取得第六;上賽季因外援到位晚沒能和隊員很好的磨合,開局不利又一度陷入泥潭,最終也只是取得聯賽的第七名。他肩上的壓力很大,但他在危機中卻不失信心和方寸,率隊奮力拼搏度過一道道的難關,執教以后經過大賽磨礪臨場經驗也逐步提高。平時嚴格治軍、嚴格管理、嚴格訓練,尤其是幾名主力長期不在隊的情況下,毫不松懈,使隊伍始終保持著旺盛的斗志,重振昔日華南虎威風!這賽季經過全隊的拼搏,奪得了常規賽冠軍和總決賽亞軍的歷史好成績,除了首輪客場先贏后輸意外失手奧神隊以外,接下來創造了十三連勝的輝煌戰績,顯示出華南虎的霸氣;季后賽也一路過關斬將,最后與老牌冠軍八一隊會師決賽,但由于小將們經驗不足而最終與冠軍失之交臂,但也給年輕的隊員增添了信心。 2003--2004首度封王上一年的聯賽雖與冠軍失之交臂,但是經過一年的訓練和努力,杜鋒、朱芳雨不但在國家得到了認可,而且在宏遠隊起到了核心的作用,教練兼隊長的李群仍是全隊的靈魂,投籃452次投中116次,罰球43次中39次,助攻182次,總共為球隊貢獻了324分全隊第4,小將易建聯在上賽季半程上場后已有突出的表現,而這個賽季共上場28場,前場籃板68,后場籃板97,總得272分;外援積臣的內線能力更是無容置疑,全隊得分最高668分,共起手434次中261次,前場籃板113,后場籃板251,罰球213中144,命中率67.6%。球隊終于完成了由依靠“老槍”打天下,到現在由小將挑大梁沖鋒陷陣的轉變,并勇奪冠軍是歷史以來最佳的戰績。 2004--2005驚險衛冕寶刀未老的李群,正值當年的積臣,參加了2004雅典奧運會的年輕國手杜鋒、朱芳雨和易建聯,以及經上賽季比賽迅速成長的年輕隊員王仕鵬、張吉吉、陳大偉組成的宏遠隊整體實力更強,并形成了以朱芳雨為代表的遠程射手群的準確三分遠投,以杜鋒、易建聯、積臣組成的強大內線實力,構成了進攻威力強,投籃準,攻擊點多的特點,隊伍的年輕化,平均年齡22歲,足以應對一周三賽的新賽季的比賽。 2005--2006三連冠霸業達成今年是宏遠加入CBA聯賽的第十個年頭,十年來排名總居于前七位,得意之時高居前三甲但過不了三屆;背的時候跌到第六、第七也不會超過三屆又返回前三。在03—04賽季和04—05賽季取得冠軍后,在今年終于破除了三的困境,捧得了冠軍的獎杯。CBA歷史上有過三個冠軍,但真正稱得上王朝的只有1995年后連續六奪冠軍的那支八一。以及連續四年殺進CBA總決賽,連續第三次拿到總冠軍的廣東宏遠,終于可以宣告自己王朝的到來。 www.tom03.com
滿意請采納
NBA與CBA的字母有什么區別
NBA(全稱NationalBasketballAssociation,中央主持人一般會叫:美職籃),是一個國際體育及媒體集團,由三個職業體育聯盟組成:美國男子職業籃球聯盟(NBA)、美國女子職業籃球聯盟(WNBA)以及NBA發展聯盟(NBADevelopmentLeague)。其中NBA是世界上水平最高的籃球聯賽、美國四大職業體育聯賽之一。
1896年,美國第一個籃球組織"全國籃球聯盟(簡稱NBL)"成立,但當時籃球規則還不完善,組織機構也不健全,經過幾個賽季后,該組織就名存實亡了。
1946年4月6日,由美國波士頓花園老板沃爾特·布朗發起成立了“全美籃球協會”(英文簡稱BAA)",BAA成立時共11支球隊。布朗首次提出了高薪制和合同制,高薪制是指職業籃球必須有雄厚的財政支援,這樣才能使比賽保持在高水平上。合同制是指一名選手只能與一家俱樂部簽訂合同,并設立選手儲備制,以防球員突然離隊時受到損失。11月1日,BAA的比賽正式開始。對陣雙方是多倫多愛斯基摩人隊和紐約尼克斯隊,比分是66:68,尼克斯獲勝。
1947年,在費城勇士隊的聯盟中首位得分王喬·福爾克斯(場均23.2分)的率領下,以4:1戰勝芝加哥牡鹿隊,成為第一支總冠軍。
1949年,在布朗的努力下,美國兩大籃球組織BAA和NBL合并為"全國籃球協會(簡稱NBA)。
1950年,11月22日,明尼阿波利斯湖人隊和韋恩堡活塞隊的比賽中,創下了NBA最低比分,19:18。
1951年,3月2日,凱爾特人隊總裁布朗免費提供波士頓花園體育館,舉辦了首屆全明星賽。最終比分為111:94,東部明星隊獲勝。
1952年,首次設立最佳新秀獎,第一位獲獎球員為韋恩堡活塞隊唐·梅尼克。
從1954,NBA開始實行24秒制。在戰勝國民隊后湖人隊成為第一支三連冠的球隊。當時NBA只有紐約尼克斯隊、波士頓凱爾特人隊、費城勇士隊(金州勇士隊)、韋恩堡活塞隊(底特律活塞隊)、明尼阿波利斯湖人隊(洛杉磯湖人隊)、羅徹斯特皇家隊(薩克拉門托國王隊)、錫拉丘茲國民隊(費城76人隊)、三城黑鷹隊(亞特蘭大老鷹隊)8支球隊。
1961年,芝加哥包裝工隊(華盛頓奇才隊)加入。
1966年,凱爾特人完成了絕無僅有的八連冠。芝加哥公牛隊加入NBA,成為第10支球隊。
1967年,一個新的籃球組織ABA(美國籃球協會)宣告成立,喬治·邁肯任第一位主席。圣迭戈火箭隊(休斯敦火箭隊)和西雅圖超音速隊加入,球隊總數上升至12支。
1968年,密爾沃基雄鹿隊和菲尼克斯太陽隊加入,球隊總數上升至14支。
1970年,新加入的3支球隊分別是,克里夫蘭騎士隊、波特蘭開拓者隊、布法羅勇敢者隊(洛杉磯快船隊),聯盟球隊總數上升至17支。NBA聯盟決定正式分區,當時成立的賽區分別有:大西洋賽區、中部賽區、太平洋賽區和中西賽區。
1973年,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以27000萬美元買下NBA比賽3年播映權,從而使NBA比賽首次走上電視,但由于當時還不具備實況轉播的條件,所以只能播放錄像。
1974年,新奧爾良爵士隊(猶他爵士隊)加入。球隊總數達到18支。
1976年,由于經營不善,ABA被美國NBA吞并,原ABA球隊丹佛掘金隊、印第安納步行者隊、紐約網隊(布魯克林籃網隊)和圣安東尼奧馬刺隊并入NBA。球隊增加到22支。從此,NBA形成對美國籃球業的壟斷。
1979年起,NBA開始實行3分遠投制。為避免各隊的實力懸殊,NBA建立了每年一度的"NBA新秀選撥制度"。
1980年,達拉斯小牛隊加入NBA。
1988年,夏洛特黃蜂隊(新奧爾良鵜鶘隊)和邁阿密熱火隊加入NBA。
1989年,奧蘭多魔術隊和明尼蘇達森林狼隊加入NBA。
1995年,兩支加拿大球隊加入NBA,多倫多猛龍隊和溫哥華灰熊隊(孟菲斯灰熊隊),使NBA的球隊達到29支。
2004年,夏洛特山貓隊(夏洛特黃蜂隊)加入,球隊達到30支。
2015年7月23日,推出比賽直播新規定,從下賽季開始,美國球迷可以花費6.99美元購買任何一場比賽的轉播,不管在電腦、平板還是移動電話上都可以播放。以往對于非全國直播的比賽,NBA只提供整季購買的服務(League Pass),在全球200多個國家通用,總價為199.99美元。但2015至2016賽季開始后,NBA除了提供單場比賽的購買,還包括單支球隊的整季比賽轉播購買,總價為119.99美元。
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即CBA,英文全稱ChinaBasketballAssociation),簡稱中國籃球協會,是由中國籃球協會所主辦的跨年度主客場制籃球聯賽,中國最高等級的籃球聯賽。其中誕生了如姚明、王治郅、易建聯、朱芳雨等球星。
1995年CBA聯賽(甲A聯賽)創辦時有12支球隊參加,每年聯賽最后兩名降入甲B,甲B聯賽的前兩名升入甲A。1995年的12支球隊里,有一半來自各個軍區籃球隊,八一、濟南軍區隊、沈陽軍區隊、空軍隊、南京軍區隊、前衛隊。CBA開始引入外援之后,只有八一隊沒有引援,其他的軍區隊都因為沒有外援被稱為“升降梯”,當年升級,當年降級。
空軍隊1998年解散,后來有了裁軍令,軍區體工隊很多都被裁掉轉型。沈陽軍區隊成為了浙江廣廈,濟南軍區隊成為了青島隊。
四川藍劍籃球隊是第一支引入外教的CBA球隊,1999年降級之后,隨即解散。
湖北美爾雅1999-2000賽季升級,降級之后解散,同一年前衛隊宣布解散。
2001年臺灣新浪獅主場設在蘇州,2003年降級,隨后離開CBA。
深圳潤迅隊,香港飛龍的前身,2001年升級,次年降級,改名叫香港飛龍之后再回到CBA,賽季全敗降級,隨后解散。
云南紅河2004年依靠當地的支持進入CBA,2010年,因為資金問題而被取消了注冊資格。
自2004年起,甲A取消升降級制,在2005年轉而采取準入制,并正式更名為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CBA)。
東莞新世紀(2005年)、浙江廣廈(2006年)、天津榮鋼、青島雙星(2008年)先后通過準入制進入CBA,聯賽規模達到18支。
2009-2010賽季,云南奔牛因未達到準入制度相關標準,該賽季參賽資格被取消,此后CBA就一直只有17支球隊參賽。
2013年7月19日,中國籃協在其官方網站上公布了NBL俱樂部申請參加CBA準入實施相關文件,要求球隊的注冊資金必須達到2000萬元以上,而且新加盟CBA的球隊需要繳納3500萬元入籍費和200萬元保證金,此外還需要保證未來三個賽季的資金充足率(每賽季不低于人民幣3000萬元)。最終,四川隊獲得參賽權,CBA在時隔五年后恢復了18支球隊的規模。
2014年1月19日,CBA聯賽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信蘭成宣布2014-2015賽季將會擴軍,由于聯賽不會有單數球隊,下賽季擴軍兩支隊伍達到兩支,CBA將會達到歷史最高的20支球隊。
2014年9月3日,中國籃協在天津召開CBA聯賽委員會,通過投票確認———江蘇同曦和重慶翱龍加入CBA聯盟,2014-2015賽季CBA球隊數量將由18支增加到20支。在2014賽季NBL比賽中,江蘇同曦獲得第二名,重慶翱龍獲得第三名(獲得冠軍的廣西因為組隊年限不夠不具備升級資格)。經過中國籃協對兩家俱樂部的評估結果,兩支球隊符合籃協公布的升入CBA的準入標準。